热烈祝贺数学资料网建站十周年!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数学资讯 >> 数学新闻 > 内容页

充满“套路”的数学题到底想考什么?

时间:2018年05月11日来源:shuxue2013.com作者:数学资源网点击:
1.本站是公益性教学资源网站,只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教学和学习之用。 2.本站承诺永久免费,不用注册和购点。 3.如果您觉得本站不错,可以收藏,也可以在微博、微信朋友圈中分享转发。 4.如果您需要哪方便的资料和探讨教学问题,请加本站交流群238455466

 ◎朱昌俊

  一道看似简单的小学数学题引发了朋友圈热议,家长们开动脑筋都来一试身手,却算出了四种截然不同的答案。不是答案不唯一,而是前三种都是错的。问题就出在家长们大多没留意题干中的多处“陷阱”。有网友吐槽:“给小学生出题弄这么多小心机和套路有必要吗?现在孩子可真累!”(辽沈晚报)

  很明显,这类题所考察的绝不只是做题者的数学解题能力,而是更考验对“细节”的观察和专注能力。用新闻中引述的老师的话来说,即是“从数学角度去看这个细节,是整体和局部不同的问题,数学思维中很重视整体和局部的关系。”换言之,要做对这类题,对做题过程的把握很重要,结果只是其次。但不少人认为这类题“有问题”,一个很重要的依据恰恰是“答案有很多种”,这已然是误解了出题者的意图,也体现出我们根深蒂固的“答案思维”。

  另外,不少人替孩子叫苦时,其实也更多是站在成年人角度的一种想当然。首先,依据常识,这类题不太可能是当前小学生的“日常作业”,而更应被看作是额外的“开胃菜”。在常规数学思维能力的锻炼之外,做做这样的题开拓思维,未尝不少好事。其次,更不能简单以这类题一般不考,或者单纯说“陷阱”太多,就否定其意义。毕竟,很多常规习题中,也经常会出现“陷阱”,而不落入出题者设置的“陷阱”,本身就是对做题者能力的一种考察。

  对于这类创新试题,真正要反对的其实是,“为了创新而创新,为了刁难而刁难”,缺乏清晰的出题意图和考察对象的“伪创新题”。一来,它本身就未经过科学的教育逻辑检验,而变成了一种纯粹的“智力游戏”;二来,出题的目的可能仅仅就是要为了难倒做题者。某种程度上,朋友圈中许多成人热衷于转发和参与这种试题训练,也是某种应试教育后的“条件反射”,即认为做对了某道题,得到了一个标准答案,就是一种胜利或是能力的体现。在这里,答案变得比逻辑和思维更重要,对应的其实是一种很难消除的“难题”情结。

  因此,充满“套路”的数学题,问题其实并不在“陷阱”多,而是在于它是否仍是以得出“标准答案”为主要目的,是否有着科学的出题意图和考察对象。

  来源:华西都市报


 

 

 

 

高中数学教师资料共享qq群284110736

 

加入QQ群,站内资源更新会及时通知您!

高中数学教师交流微信群shouyu2018


分享到:
已有 人参与所有评论